顺义社区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回复: 0

【图】扒一扒秦腔雷格格现在生活照 看这位小神童现在长这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5 00: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雷格格,2岁跟奶奶学戏,3岁就登台演出, 2003年,6岁的她就获得第七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银奖和《秦之声》少儿大叫板冠军,端的厉害!  张碧恬,年仅6岁,在2007秦腔少儿夏令营中以众望所归的人气王脱颖而出,当之无愧荣获冠军。
这两位小朋友,小小年纪,就名扬西北五省,成了秦腔界两颗闪闪童星。真应了张爱玲的那句名言---“成名要早”。
看着这两棵秦腔好苗子,不由得让人想起两位和她们一样年幼成名的大师:苏蕊娥和肖若兰。 苏蕊娥7岁便登台出演《柜中缘》。后成为三意社“一旦挑八角”的台柱演员”,被誉为“坤伶皇后”。肖若兰,8岁从艺,获“8岁红”美誉。随后驰骋秦坛六十载,名动天下,不必多说。一对小友,一对大师,都是年幼成名,都应了张爱玲的那句名言---“成名要早”
那么雷格格张碧恬,这两个小花蕾,能否像前面两位大师一样成长为秦腔界的两朵奇葩呢?
年幼成名,是对天分的肯定,并不表示对未来肯定。有句俗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不错,现实当中的“伤仲永”毕竟太多了。以后的成长过程,才是主要的。张碧恬获得冠军后,她的母亲说:“一次夏令营活动,或许把孩子的一生都影响了”。真是位聪明的母亲! 因为她知道现在到了给孩子选择发展方向的时候了。君不见现在的孩子,小小年纪,父母恨不得趁其年幼灌尽天下所有知识:琴棋书画,唐诗宋词,英语日语......好累啊。望子成龙之心,天可怜见。 但是说实在的,孩子的爱好兴趣可以广泛些,但将来一定能成为面面俱到的人才吗?难!难!难!强压灌输,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本人还无小孩,原不敢对孩子教育说三道四,但话题已开,不妨唐突几句。现在孩子的发展方向多多,但给孩子,只能结合孩子实际为其选择一条。 比如张碧恬的母亲,就会想着是要孩子开始学戏呢还是去学文化课。毕竟,成为秦腔大家(先不必以苏蕊娥肖若兰为目标)和小学,大学,硕博...不会成为一路的。所以,小恬恬明年上了某个实验小学而没有去哪个秦腔艺术学校,我们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或许会遗憾地说一句“可惜了一个秦腔好苗子......”



我们每一个喜欢这两个孩子的人都对其未来有着美好的企盼。那么,如果格格恬恬将秦腔定为自己的发展道路,最后能否成为秦腔大家呢?说不准,说不得。毕竟,现在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太复杂,太多变了。 遥想苏蕊娥肖若兰当年,一天的生活,除了唱戏,还是唱戏,小小年纪,已将唱戏定为自己谋生的手段而不会去非想其他。整日里,置身其间,无不秦腔;耳闻目染,无不秦腔。只一门心思而已。艺人的劳苦与艰辛,成为促进提升她们技艺的动力。 而当前社会,追名逐利,人心浮躁,现在的孩子,即使有幸进入某个艺术学校,能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学好秦腔,唱好秦腔吗? 希望如此!
自雷格格张碧恬横空出世之后,秦腔迷们莫不兴奋鼓舞,无不对这两棵好苗子寄予厚望。人之常情啊!毕竟苏蕊娥肖若兰人已故去,我们都不希望后人没有超越她们,不希望她们永远处在一个高不可攀的高度。诚若是,那真是秦腔发展的悲哀。也是我们戏迷的悲哀。
对于雷格格,张碧恬,我们关注着,期盼着......



雷格格个人资料:
雷格格的家在白水县冯雷镇西文化村,她的父母以早是以靠种地为生。爷爷雷伯荣和奶奶田河玉老两口是戏曲爱好者,雷格格的爷爷能拉一手板胡,她的奶奶也是当地自乐班的业余演员,平常遇到个谁家婚丧嫁娶少不了会被事主请去表演。雷格格自幼就常听爷爷奶奶自娱自唱,孩子在3岁那年,跟上光碟学戏,很快就能完整的唱折子戏,表演时不仅动作自如到位,她在唱功上把握过门很有乐感。幼时的雷格格的戏曲表演真像小大人一样,显得很是可爱。同年,她在参加全国少儿戏曲大赛中脱颖而出摘取了银牌。2003年雷格格参加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戏迷大叫板时,凭借自己的实力入围决赛,最获得年度冠军。小演员也因此而名震三秦。当年,陕西电视台为小演员雷格格的获奖奖励了一辆价值10万元的小轿车,雷格格摘金的消息很快被陕西电视台、广播台、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农村报等媒体为此做了消息报道。2004年她又拿到了全国举办的少儿梅花杯戏曲大奖赛的金牌。



雷格格,2岁跟奶奶学戏,3岁就登台演出, 2003年,6岁的她就获得第七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银奖和《秦之声》少儿大叫板冠军,端的厉害!  张碧恬,年仅6岁,在2007秦腔少儿夏令营中以众望所归的人气王脱颖而出,当之无愧荣获冠军。
这两位小朋友,小小年纪,就名扬西北五省,成了秦腔界两颗闪闪童星。真应了张爱玲的那句名言---“成名要早”。
看着这两棵秦腔好苗子,不由得让人想起两位和她们一样年幼成名的大师:苏蕊娥和肖若兰。 苏蕊娥7岁便登台出演《柜中缘》。后成为三意社“一旦挑八角”的台柱演员”,被誉为“坤伶皇后”。肖若兰,8岁从艺,获“8岁红”美誉。随后驰骋秦坛六十载,名动天下,不必多说。一对小友,一对大师,都是年幼成名,都应了张爱玲的那句名言---“成名要早”
那么雷格格张碧恬,这两个小花蕾,能否像前面两位大师一样成长为秦腔界的两朵奇葩呢?
年幼成名,是对天分的肯定,并不表示对未来肯定。有句俗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不错,现实当中的“伤仲永”毕竟太多了。以后的成长过程,才是主要的。张碧恬获得冠军后,她的母亲说:“一次夏令营活动,或许把孩子的一生都影响了”。真是位聪明的母亲! 因为她知道现在到了给孩子选择发展方向的时候了。君不见现在的孩子,小小年纪,父母恨不得趁其年幼灌尽天下所有知识:琴棋书画,唐诗宋词,英语日语......好累啊。望子成龙之心,天可怜见。 但是说实在的,孩子的爱好兴趣可以广泛些,但将来一定能成为面面俱到的人才吗?难!难!难!强压灌输,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本人还无小孩,原不敢对孩子教育说三道四,但话题已开,不妨唐突几句。现在孩子的发展方向多多,但给孩子,只能结合孩子实际为其选择一条。 比如张碧恬的母亲,就会想着是要孩子开始学戏呢还是去学文化课。毕竟,成为秦腔大家(先不必以苏蕊娥肖若兰为目标)和小学,大学,硕博...不会成为一路的。所以,小恬恬明年上了某个实验小学而没有去哪个秦腔艺术学校,我们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或许会遗憾地说一句“可惜了一个秦腔好苗子......”
<p align='cente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顺义社区网 |网站地图

GMT+8, 2025-4-28 04:24 , Processed in 0.1365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