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1月23日下午,一辆大卡车拉着一个大集装箱停靠在泗洪县龙集镇东咀村永生食品有限公司冷库门前。
“快,对方催得紧,抓紧上货。”公司总经理孙卫军不时吆喝着,“今夜,车上的这批货将运到连云港港口,出口韩国。”
车上装载的,是产自洪泽湖的河蚬肉、河蚬汁。
河蚬,别名扁螺、黄蚬,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硒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蚬肉中所含微量的钴,对维持人体造血功能和恢复肝功能有较好效果。
永生食品有限公司,紧临洪泽湖。一条条满载河蚬的船只,静静地泊在临水而筑的生产车间旁。工人们忙碌地抬起一袋袋近百斤的河蚬,动作麻利地拆开袋口,将指甲大小的河蚬均匀地倒在架设在船上的运输带上。
“经过8小时暂养后,可以让其自动吐出泥沙等杂物,然后对其进行高温蒸煮、脱壳、漂洗。还要经三次手工精拣,就可以检测包装出口了。”孙卫军说。
加工车间内,工人们穿着干净的白色工作服,正在忙碌地分拣蚬肉。“他们收入可高呢,正常情况下,一天收入有150多元。”孙卫军介绍说,
笔者发现,从蒸煮车间通出来一条条弯曲的管道,管道连接着机器。一问,原来是进口设备,用于对蒸煮河蚬的水进行蒸发提纯。“过去,把蒸煮河蚬的水当做废水排掉,还散发出臭味,影响环境卫生。现在,通过负压浓缩,提炼成蚬汁复合调味料,很受日本、韩国的消费者青睐。”孙卫军很是得意。
在孙卫军的眼里,河蚬全身是宝。“我们年加工蚬肉、蚬汁近千吨,6成以上出口,余下的全部进入大超市。蚬肉2万元一吨,蚬汁5万元一吨。就连看似废物的蚬壳,也可以卖到100多块钱一吨,好多饲料厂上门抢购呢!这小河蚬,就像是洪泽湖里的‘吐款机’”
在洪泽湖渔政执法大队三大队队长唐凤勇看来,这些原生态的小河蚬之所以能成为“吐款机”,是省湖管会和地方政府联手管理、有序开发带来的结果。泗洪县拥有洪泽湖40%的水面,还拥有75万亩国家级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因此,泗洪县在积极配合渔政部门管理的同时,竭力保护洪泽湖生态环境。“十一五”以来,该县投入近亿元,拆除围网,迁移渔民、养殖户,在退养水面恢复水生植物。如今,洪泽湖的水质常年保持在2、3级。
人们竭力保护大湖清纯如初,大湖也敞开胸怀倾情回报。“几年前,曾一度滥捕,结果捕捞的河蚬不但数量少而且规格小,很少能达到出口标准。经过近几年的生态休养,如今的河蚬不但规格大,而且产量高。”渔民许洪民高兴地说。
孙卫军对未来充满信心。“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提出‘生态产品’新概念,这更加坚定了我们走生态发展之路的决心。今后,我们将与渔民一道,科学地保护洪泽湖,开发洪泽湖,让它成为沿湖群众、渔民的‘致富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