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社区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5|回复: 0

[网友爆料] 分金亭的由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3 09: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泗洪县管镇街西头原先有个构造简单、四面围墙,无门入内的亭子。亭子的东、西、南三面各有石碑一块,相传是历代人民为纪念管仲、鲍叔牙分金所建。

  东周列国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好朋友,两人合伙做生意。一天,走到泗洲城北三十里的地方,见路边有一根金条,两人坐地等待失主。一直等到天晚,不见有人来找。便叫一从人看守。他俩找村庄住下。从人是一个私心很重的人,见主人离去,心中大喜,欲拾金条为己有。谁知他刚弯腰拾金,金条却不见了,只见一条赤蛇向他扑来,吓得直喊救命。碰巧有一农夫路过,挥锄向蛇一击,将蛇断为两截。从人怕不好向主人交待,只得逃走。

  第二天,管仲鲍叔牙又到此处,见金条已断,没有了从人,心中生疑。农夫下田也到此处,见断蛇成金,大惊。双方说明昨天的事情,农夫道:“真是天赐二位也!.”农夫拾起金条,将长的一截给管仲,短的一截给鲍叔牙,说道:“两位穿戴有别,必贫富不等,非老汉分配不均也!”管仲和鲍叔牙道:“你短衣小帽,更贫之,你应受之。”农夫笑道:“天未赐我,岂能受之。”管仲和鲍叔牙道:“天赐金于地,地方乡民应受之。”随把金条分给了南北两个村庄的乡民。后人为了纪念管钟和鲍叔牙这种大公无私的分金精神,自筹钱款建了一个亭子名叫“管鲍分金亭”亭子南面立石碑一块,上面书有五字:“鲍分金亭处”。并将南面的村庄命名为“管公店”,北面的村庄命名为“鲍家集”。由于“管公店”得到的金条比“鲍家集”的金条长,故后来的管镇比鲍集富裕。

  明初,山东有个王员外,生有二子,娶妻以后,员外将财产分给两个儿子。小儿子以为分家不均,大吵大闹,全家不得安宁。王员外大骂儿子无理取闹,只恨自己生了不肖之子。儿子见父亲不予理会,便离家外游。一天,来到分金亭乘凉,听了管仲、鲍叔牙分金的故事,自觉有愧,便回家不闹。王员外见儿子改变,真是谢天谢地,烧香拜佛。后知其因,便对管钟、鲍叔牙感恩不尽,在亭东面立石碑一块,碑上刻有一首《满江红》,赞管鲍分金。

  明末,因年久失修,亭子破烂。附近乡民上书州里,要求重建“分金亭”。州里拨重金给泗洲县令赵镜元。赵镜元贪污无度,将分金亭草草重砌,四面堵塞,游人不得入内。赵氏虽为贪官却又好大喜功,在这亭西竖石碑一起,碑文大意是:春秋反复,唯我留古迹;此道千古,愿今有继人。赵镜元在此想垂名千古。谁知碑竖不久,周围百姓便将碑上“赵镜元”和他的碑文等字凿去。可见自古以来百姓都恨贪官。

  抗日战争时期,彭雪枫师长率领新四军四师来到洪泽湖畔,曾特地和官兵一起到亭前听群众讲述分金亭的故事,并留诗一首:
五略贯诸侯,英明万古留,
分金遗迹在,精神足千秋。

PS:今管镇鲍集已是盱眙地界,
   但管鲍分金的精神在泗洪经久不衰,
   成为一种经典,
   让我们缅怀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顺义社区网 |网站地图

GMT+8, 2025-4-9 15:09 , Processed in 1.08601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