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著名军事家陈明仁简历 值得缅怀的革命将领
https://imgcache.cjmx.com/star/201510/20151019194032733.jpg陈明仁(1903年—1974年),湖南醴陵人,黄埔第一期学生,中国著名将领、军事家,无论是北伐东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皆为国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国民党军队中南征北战25年,官至兵团司令,被授衔中将,曾获蒋介石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1948年10月,应白崇禧之请赴武汉就职“华中剿总副司令”,1949年初以第1兵团司令官身份率29军、71军到湖南编训,并接管长沙警备司令部,下辖15万官兵。
1949年8月4日,他与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发出起义通电,毅然和平起义,受到毛泽东和朱德称赞。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陈明仁(1903—1974)号子良。1903年4月7日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北部山区洪源乡洪源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国民党起义将领、解放军上将。陈明仁作为长子,7岁就读于家乡私塾,10岁进新式学堂,考入高小读了一年后休学,在家自修。13岁时结婚,妻子长他一岁。少时受岳飞、文天祥、于谦的事迹影响,立志长大成人后爱国爱民,有所作为。五四运动时,他撰文演讲,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受到民主思想的启蒙。1920年,在父亲和妻子的支持下,到湖南省会长沙,考入湖南私立兑泽中学(今长沙市第六中学),毕业后回乡担任小学教员,开拓了眼界,滋长了爱国强兵的心志。他和同学谈论反袁护国的主将蔡锷和泸州纳溪之战的英雄朱德团长,确立了报国志向。
1924年春奔赴广州,后来考入广州市军政部讲武学校。不久,1924年9月,孙中山决定将讲武学校合并于黄埔军校。陈明仁得到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的帮助,于11月19日转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六队学习。毕业后,任军校教导第2团2营5连少尉排长,参加过广东革命政府讨伐陈炯明的第1、2次东征。后任国民党陆军第10师56团团长,陆军第80师少将副师长、中将师长,陆军第2师中将参谋长,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国民党军政部中将处长,陆军预备师中将师长,陆军第71军中将师长、副军长,东北第5绥靖区中将司令、第7兵团中将司令,华中“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
https://imgcache.cjmx.com/star/201510/20151019194032517.jpg
1925年1月,他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任军校教导二团第五营见习排长,接连参加了第一、二次东征等重大战役,征讨过威胁广东国民政府的粤军陈炯明、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等反动武装。在东莞一役,他患病在身,副营长张际春准备了担架要把他送回后方,他坚决不肯。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勇夺制高点,以一排人缴获对方一营人的枪,立了大功。
由于作战勇敢,深得蒋介石的赏识。不到一年,他由少尉排长、中尉连长晋升为中校营长。1927年又晋升为黄埔上校队长。1928年任国民党第10师28旅56团上校团长。1930年因战功逐渐升至任28旅少将旅长。1932年至1933年任第80师中将师长、第2师中将参谋长、在福建、江西对闽赣工农红军作战。1933年6月至1934年9月,他被调到庐山军官训练团参加第一期和第三期的军事训练,并担任第一大队副大队长兼中队长,后又调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国民党军政部中将处长。
https://imgcache.cjmx.com/star/201510/20151019194032318.jpg
1925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攻打惠州战役中,刘尧宸团被蒋介石指定为主攻团进行强攻。攻城部队伤亡惨重,刘尧宸团长不幸阵亡。受命攻城之后,陈明仁置生死于度外,继续带病冲锋在前,担任敢死队长。他腰缠数枚手榴弹,手持驳壳枪,冒着炮火爬云梯攻上易守难攻的惠州城墙,将国民党旗帜插上城楼。惠州战役获胜后,蒋介石、周恩来、何应钦和苏联顾问鲍罗廷出席庆功仪式,蒋介石命令全体官兵向陈明仁致敬,嘉奖他的战功,并宣布晋升他为营长。
当时,蒋介石和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等人都在阵地指挥所,蒋介石从望远镜中看到陈明仁冲上去,就问:“举旗登城的带头人是谁?”参谋人员说:“那是陈明仁。”战斗结束,蒋介石召集部队官兵讲话,点名陈明仁出列,又命令号兵一齐吹号,向陈明仁致敬!这样表扬一个人,在蒋介石的军事生涯中,是很少见的。自此,陈明仁青云直上,由中尉排长到中校营长,后来又升任黄埔军校上校大队长、团长、旅长……在后来的战争中,陈明仁的表现更为突出,成为国民党军队中一员骁将。
https://imgcache.cjmx.com/star/201510/20151019194032733.jpg
陈明仁(1903年—1974年),湖南醴陵人,黄埔第一期学生,中国著名将领、军事家,无论是北伐东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皆为国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国民党军队中南征北战25年,官至兵团司令,被授衔中将,曾获蒋介石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1948年10月,应白崇禧之请赴武汉就职“华中剿总副司令”,1949年初以第1兵团司令官身份率29军、71军到湖南编训,并接管长沙警备司令部,下辖15万官兵。
1949年8月4日,他与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发出起义通电,毅然和平起义,受到毛泽东和朱德称赞。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陈明仁(1903—1974)号子良。1903年4月7日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北部山区洪源乡洪源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国民党起义将领、解放军上将。陈明仁作为长子,7岁就读于家乡私塾,10岁进新式学堂,考入高小读了一年后休学,在家自修。13岁时结婚,妻子长他一岁。少时受岳飞、文天祥、于谦的事迹影响,立志长大成人后爱国爱民,有所作为。五四运动时,他撰文演讲,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受到民主思想的启蒙。1920年,在父亲和妻子的支持下,到湖南省会长沙,考入湖南私立兑泽中学(今长沙市第六中学),毕业后回乡担任小学教员,开拓了眼界,滋长了爱国强兵的心志。他和同学谈论反袁护国的主将蔡锷和泸州纳溪之战的英雄朱德团长,确立了报国志向。
1924年春奔赴广州,后来考入广州市军政部讲武学校。不久,1924年9月,孙中山决定将讲武学校合并于黄埔军校。陈明仁得到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的帮助,于11月19日转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六队学习。毕业后,任军校教导第2团2营5连少尉排长,参加过广东革命政府讨伐陈炯明的第1、2次东征。后任国民党陆军第10师56团团长,陆军第80师少将副师长、中将师长,陆军第2师中将参谋长,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国民党军政部中将处长,陆军预备师中将师长,陆军第71军中将师长、副军长,东北第5绥靖区中将司令、第7兵团中将司令,华中“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
<p align='cente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