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冯喆朱珠个人资料揭露 他们的个人经历丰富曲折
https://imgcache.cjmx.com/star/201607/20160719231550190.jpg冯喆(FengZhe)(1920—1969),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原名冯贻喆,原籍广东南海(佛山),生于天津,上海圣约翰大学一年级辍学,后考入上海国立音专主修大提琴,曾参加美艺、华艺、同茂等文艺团体,先后演出了《家》、《风雪夜归人》、《上海屋檐下》、《大明英烈传》等40余部话剧。代表作《羊城暗哨》、《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桃花扇》、《金沙江畔》1946年入上海国泰影片公司,主演了《裙带风》、《 忆江南》等多部影片;1948年到香港,在《 恋爱之道》、《 结亲》等影片中扮演各种角色。 1950年回上海,入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后调入四川峨嵋电影制片厂,在《羊城暗哨》、《 南征北战》、《 铁道游击队》、《 桃花扇》、《 金沙江畔》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冯喆遭受迫害关押,于1969年6月2日不幸离世。冯喆的戏路非常宽广,且人物反差极大,既能演文人,又能演武将;既能演现代革命青年,又能演古代多情公子,可以说是古今纵横,工农商学兵皆有,“性格演员”当之无愧。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辰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之际,冯喆被国家文化部列为126名“中华影星”之一;2005年,冯喆被评选为“中国电影百年百星”之一。提起电影明星冯喆,由于电影界宣传的不够,再加上他个人婚姻所出现的较为复杂的原因,知晓这个名字的年轻观众大概不多。但是,只要一提到《南征北战》中的有勇有谋的解放军“高营长”、《金沙江畔》中英勇而充满斗志的“指导员”、《 羊城暗哨》中的虎胆英雄“侦察员”、 《 铁道游击队》中睿智老练的游击队政委、《沙漠追匪记》中为革命献身的“骑兵班长”,还有《桃花扇》中的多情却又变节的一代名士“侯公子”,那么热心和痴情的观众定会对这些中国著名的影片中的著名角色记忆犹新,且津津乐道。
https://imgcache.cjmx.com/star/201607/20160719231550873.jpg
这些使我们一代又一代影迷朋友熟知非常的银幕角色的扮演者,正是鲜为人知的冯喆。不难看出,冯喆的戏路非常宽广,且人物反差极大,既能演文人,又能演武将;既能演现代革命青年,又能演古代多情公子,可以说是古今纵横,工农商学兵皆有,“性格演员”当之无愧。刻骨铭心的思念,时常张开人们记忆深处的风帆,遥远而广袤的宇宙间,是天际星转斗移那永远不变的日月。然而,冯喆早在“文革”初期就已经在偏僻遥远的大西南,默默无闻地含冤死去,他留给人们的只有生前在银幕上音容笑貌的永久定格。朱珠,1984年7月19日出生于北京,中国演员、主持人、歌手。2005年,朱珠参加MTV举办的VJ大赛获得北京赛区冠军,加入MTV全球音乐电视台,开始主持《MTV天籁村》;2009年,发行首张同名专辑《朱珠》,获CCTV-MTV音乐盛典内地年度最受欢迎潜力歌手提名;2011年,签约美国创新精英文化经纪有限公司,同年出演陈大明导演的《我知女人心》,随后参演好莱坞巨制《云图》、《铁拳》。2012年,朱珠入选美国电影评论网站TC candler公布的2012年度“全球100张最美面孔”第22名;2013年,获得第30名;2014年,获第20名,被誉为中国最美面孔;2015年12月,世界最美面孔位列第26位。2016年,为动画电影《功夫熊猫3》的“灵蛇"担任中文配音。
https://imgcache.cjmx.com/star/201607/20160719231550863.jpg
2016年1月22日,朱珠主演电影《恶灵之门》上映。祖籍历史文化名城浙江临海的朱珠,出生并成长于北京。出生时爷爷就送给朱珠一架钢琴,开始了她的艺术启蒙,三岁起学习钢琴直至小学毕业,师从爵士钢琴手孔宏伟。从小成绩优异的她,向往的是自由、独立的人生。十几岁开始独自旅行,足迹遍布了美洲,亚洲,欧洲等地。中学时,担纲学校英语舞台剧的创作及表演,该剧获得当年校年度评比的第一名。也因此接触到摇滚、爵士等多种类型的音乐,从此对音乐的探寻也融入到了她的心中,与很多音乐界人士成为至交。高中毕业时,朱珠的托福成绩已经达到名校录取分数线。为了培养朱珠的逻辑思维能力,父亲还让她从小学习奥林匹克数学,以及航空模型之类的理工学科而非唱歌跳舞,使她在大学选择理工专业。大学时代的朱珠就读于北京工商大学,在此期间朱珠还兼职小学英语老师。同时在《瑞丽》等时尚杂志兼职平面模特、在《VOGUE》、《时尚芭莎》杂志担任自由撰稿人。在参观美国名校时,被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录取。后因加盟MTV成为一名VJ,推迟入学。回国之后朱珠担任《BEIJING TALK》中英文助理编辑,兼职《MTV学英语》节目主持。
https://imgcache.cjmx.com/star/201607/20160719231550190.jpg
冯喆(FengZhe)(1920—1969),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原名冯贻喆,原籍广东南海(佛山),生于天津,上海圣约翰大学一年级辍学,后考入上海国立音专主修大提琴,曾参加美艺、华艺、同茂等文艺团体,先后演出了《家》、《风雪夜归人》、《上海屋檐下》、《大明英烈传》等40余部话剧。代表作《羊城暗哨》、《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桃花扇》、《金沙江畔》1946年入上海国泰影片公司,主演了《裙带风》、《 忆江南》等多部影片;1948年到香港,在《 恋爱之道》、《 结亲》等影片中扮演各种角色。 1950年回上海,入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后调入四川峨嵋电影制片厂,在《羊城暗哨》、《 南征北战》、《 铁道游击队》、《 桃花扇》、《 金沙江畔》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冯喆遭受迫害关押,于1969年6月2日不幸离世。冯喆的戏路非常宽广,且人物反差极大,既能演文人,又能演武将;既能演现代革命青年,又能演古代多情公子,可以说是古今纵横,工农商学兵皆有,“性格演员”当之无愧。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辰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之际,冯喆被国家文化部列为126名“中华影星”之一;2005年,冯喆被评选为“中国电影百年百星”之一。提起电影明星冯喆,由于电影界宣传的不够,再加上他个人婚姻所出现的较为复杂的原因,知晓这个名字的年轻观众大概不多。但是,只要一提到《南征北战》中的有勇有谋的解放军“高营长”、《金沙江畔》中英勇而充满斗志的“指导员”、《 羊城暗哨》中的虎胆英雄“侦察员”、 《 铁道游击队》中睿智老练的游击队政委、《沙漠追匪记》中为革命献身的“骑兵班长”,还有《桃花扇》中的多情却又变节的一代名士“侯公子”,那么热心和痴情的观众定会对这些中国著名的影片中的著名角色记忆犹新,且津津乐道。
<p align='center'
页:
[1]